翰海2023春拍|封面故事之丹青佳构

2023-07-21

北京翰海2023春季拍卖会

预展时间:

7月23日(周日)

上午9:00-晚上8:00

7月24日(周一)

上午9:00-晚上6:00

拍卖时间:

7月25-26日(周二、周三)

地点: 北京嘉里大酒店

(朝阳区光华路1号)

北京翰海2023春季拍卖会将于7月23-26日在北京嘉里大酒店举行,7月23-24日预展,25-26日拍卖。本届拍卖会将推出近现代书画(一)(二)、古代书画、法书楹联、当代书画、古董珍玩专场。

中国书画





 

卅年删尽雷同法 赢得同侪骂此翁


 

 

齐白石

 

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齐白石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曾任*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等职。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Lot563

齐白石《柳溪村居图》

水墨纸本/立轴 

钤印:木人

款识:

此画条第二层,此远山更显。然易见用笔,带水至多而能有苍劲,是可佩也。白石记。

文物公司旧藏

73.5×39cm 

估价: 500000-800000

白石山水 价值独具

综观齐白石一生的艺术创作,他的山水画创作开始最早,也最先确立自我风格,最具独创性和革新价值,受到的攻击和误解也最深,因此,存世作品相对较少,大多为师友知己所绘,少应酬而多精品。

五出五归 大胆变法

1902到1909年的“五出五归”是株守家园的齐白石第一次走出湖南,他游历了半个中国,阅历增长,见识到了真山实水,开始确立自己独特的山水画风格。齐白石通过“行万里路”,在旅途中随时收集素材,画过很多写生稿,甚至在他的日记和诗稿中,都有写生小画稿。这些写生稿大多以墨笔勾勒山石的大致轮廓形貌,并作一些标记,但不作色。这些不拘泥于细节的写生稿,有利于齐白石以后创作中删繁就简,抓住景物的特征。

1917年,平静的乡居生活被愈演愈烈的兵匪之乱打破。迫于无奈,55岁的齐白石不得不再次来到北京,并于1919年定居于此。当时北京画坛比较盛行吴昌硕一派具有金石趣味的大写意花鸟画,齐白石学习八大山人的冷逸画风颇受冷遇,画作很少有人问津,这对于依靠卖画养家的齐白石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所幸的是,陈师曾独具慧眼,十分欣赏齐白石的印章和画格,两人结为莫逆之交。陈师曾见齐白石卖画生涯十分萧条,便劝他大胆变法、自创风格。于是,齐白石开始“十载关门”的“衰年变法”。

忆写家乡真山水  删繁就简大写意

在此期间,齐白石的山水画进一步走向成熟。他开始尝试创作一些尺幅较大、构图更为复杂的作品。这一时期他的山水画都是忆写家乡的景物或远游所见,将远游的画稿重新剪裁、组合,描绘自然中的山光水色、晨曦夕照、雨雾云影,题材清新,颇富生活气息。构图上主体突出,少程式化,重现场感。在用笔上,多为粗笔山水,非细笔繁皴,有金石气。

在“卅年删尽雷同法”的艰辛探索中,齐白石的山水画日益成熟,走向创作的高峰。从拘谨纤细的“小写意山水”进入纵意挥毫、一气呵成的“大写意山水”阶段。此作可称得上是这一时期的逸品。画面的主体部分被巍峨高耸的远山占据,湖边散落的房舍构成中段,他在画幅下端增添了坡岸丛树,并以大笔横扫淡墨营造晨雾满湖的情景。他的山水画保留了较为简洁的构图,并不以巨壑丛树为能事,画面所表现的对象简少,以具有生活情趣和现场感的景物作为画面主体。这种简洁的构图方式明显受到了他的大写意花鸟画的构图模式影响,有别于当时其他山水画惯常的构图方式。

 

笔墨纵横 气韵雄浑

 

从画上可以看出,齐白石在山水技法上的特点是喜用雄壮浑圆的线皴来表现崇山峻岭,近岸疏柳两株以笔使转写出,这种具有金石气的线条和他“衰年变法”期间的花鸟画用线一致,充满力量和纵放之气,摆脱了早年线皴的纤弱细密。诚如他在画上的题识所言,“用笔带水至多而能有苍劲”,全幅近似于米氏云山,画出了烟雨朦胧之感,富于气韵,实与虚、线与面、黑与白的对比在此作中妙不可言,无怪乎老人自矜“是可佩也”。

 

小写意花鸟 别具一格


 

王雪涛(1903--1982),河北成安人,原名庭钧,字晓封,号迟园,中国现代著名小写意花鸟画家。历任北京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北京分会副*、北京市第七届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五届*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联络委员会委员及北京市委委员 。

王雪涛是卓有成就的花鸟画大师对小写意花鸟绘画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继承宋、元以来的优秀传统,取长补短。所作题材广泛,构思精巧,形似神俏,清新秀丽,富有笔墨情趣。著有《王雪涛画集》、《王雪涛画辑》、《王雪涛画谱》、《王雪涛的花鸟画》等。


 

Lot102

王雪涛《兰石图》

设色纸本/立轴 

1943年作

钤印:

雪痕、傲雪居士、迥不道人、雪涛拟古、雪涛长年、瓦壶斋、碧草天眼、雪涛、

款识:

(一)苏辙种兰句。

(二)东坡居士题次公蕙兰诗句。

(三)余同麓咏兰句。癸未冬夜,雪涛写。

文物公司旧藏

132.5×33.5 cm

估价: 50000-80000

 

王雪涛的作品生趣盗然、清新活泼,在近现代花鸟画中别具一格。在创作上,他打破明清以降花鸟画的僵化程式,主张“师法造化而抒己之情,物我一体,学先人为我所用,不断创新”,绘画兼工带写,笔墨相生,构图布局突出主题,虚实结合,创“三线五字诀”,真正地变“古法”为“我法”。

 

此幅《兰石图》行笔宛转自如,挥洒适意,于不经意间自有一种灵秀之气,深得倪“逸笔草草”,“聊以写胸中逸气”的真趣。王雪涛通幅皆采用了较为干渴的笔墨,石头以赭石、石绿来交代光影明暗,兰叶与花以没骨法写成,这就使得整个画面的气韵定位于苍逸一格,也就使得作为此图主角的兰花不同于多数画家笔下的兰花那样清丽柔美,而是给观者刚柔相济、似嫩而苍的视觉感受。

 

更为难得的是,画幅上方共有王雪涛的五段题画诗。这五段题画诗,句句有典,以诗言志,是王雪涛自己所追求的独立人格与精神境界的表露。他不但画出自然中兰花的特性,更以胸中之意气抒发了花中君子高洁清丽之品格,诗与画相得益彰,堪称佳作。


 

Lot536

王雪涛 《四时花卉》

设色纸本/卷 

1936年作

钤印:迟园、王雪涛印

款识:丙子冬月于厂肆得见王叔淳四时花卉卷子,因索价过昂,未能购得,假借归寓,灯下临之因记。傲雪居士王雪涛识于迟园,时客燕市。

 

32.5×714.5cm 

估价: 300000-500000

 

师古人而不拘泥 师造化而得心源

 

王雪涛的艺术蹊径特点在于:他起步于师造化,筑基于遥接古代较少受文人画弊端局囿的师承,涉猎于与民间绘画不无关联的院体画,又能具洋以化地旁参西法,而且始终不忘师法自然,因而走出了自己的新路。

 

为了掌握描绘对象的丰富笔墨技巧他在临幕上同样下了很深的功夫。他明确地认识到“临墓是学习传统技法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王雪涛经常去故宫临摹古代名作,并从琉璃厂画店借临作品。

 

创作缘起古人画卷  自成一格更富意趣

 

此作据题识,是王雪涛于丙子(1936)年冬月,在琉璃厂见到明代嘉兴画家王醴的一卷《百花图》,因为索价过高,他只得从画店借回来临摹一过。王醴的原作曾经现身拍卖市场,系溥儒旧藏,二者相比,王雪涛此卷应该是对前者的忠实临写。

 

该图描绘了牡丹、绣球、辛夷花、桃花、梨花、荷花、水仙、石榴、秋葵、芙蓉、菊花、月季等近三十种折枝花卉。每一种花卉所表现的情态、颜色和韵味绝无雷同之处,各种花卉之间布局疏朗,赋色鲜艳,仿佛刚从树枝采折一般,作者将鲜花盛开时那种生机盎然、鲜活诱人的神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机变灵动 不拘一格

 

在此卷中可以看出,王雪涛综各家之长,形成了以表现对象神采和个人感受为归依的丰富多变的笔墨技巧,时而逆锋,时而出锋,时用揉笔,时用戳笔。在逆来顺往横斜平直间,笔尖、笔肚、笔根都各得其用,干湿浓淡咸得其宜,甚或一笔多色,双管齐下。因为是临仿作品,没有可以追求笔墨风格,却在表现对象的同时,自然创出了机变灵动不拘一格的笔墨风格。

 

流动视点与组合衔接  集成四时花卉齐放


 

《四时花卉》采用“折枝花”式构图,将不同时节盛放的花卉展现在同一个视觉空间,这种符合真实物象又穿越空间局限的绘画方式,是中国传统“百花图”一个重要的特点。将不同空间的物象组合在一个画面中,这种构图方式,是传统绘画中“流动视点”的创作表达,即画家的多视角、多空间地观察形成游动的“视点”,再根据创作意境进行物象组合和构图布置,不同空间、时间里的物象既有内在的联系,又在画面中具有明确的主次关系和穿插层次,从而使得在自然界中的未必同时出现的真花实景,自然和谐的呈现在画面中,这种多时空的表达和多视角的观察组成的时空语境,构成了中国花鸟画特有的空间图式以及丰富意境。这种构图方式也具有“组合衔接”式的特点,即作品本身即使没有完整的图像,局部画面的空间节奏也与应当存在的实际结构相符合,画卷截断装裱也可独立成幅,画面依然主题意境完整。

 

“中国文人画的最后一笔”


 

溥儒(1896-1963),满族,北京人。国画大师,曾以画名与蜀人张大千并称“南张北溥”;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溥儒字心畲,又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溥儒善山水、人物、花鸟、走兽,山水以“北宗”为基,笔法以“南宗”为法。注重线条钩摹,较少烘染。书法习柳公权、裴休出,略近成亲王而风骨过之。行草学二王、米芾,飘洒畅酣,他主张树立骨力,善于取势,主张书小字必先习大字,心经笔法,意存体势,这样才无轻率之病,书法刚健遒美,秀逸有致。


 

Lot109

溥 儒《秋溪泛舟》

设色纸本/立轴 

1939年作

钤印:溥儒、玉壶

款识:己卯十一月,心畬。

文物公司旧藏

80.5×33 cm 

估价: 150000-250000

 

溥儒被论者尊为“中国文人画的最后一笔”,实非虚誉。他曾自述于书法用功最勤,又精于诗词,诗思敏捷。他的画作几乎无书不成画,无诗不成书,诗意的营造和书法的功力融于画作中,高雅脱俗,清超俊秀,在近代画坛上无人可以相提并论。

这幅画上的题画诗为李白《春日游罗敷潭》,诗中描绘了李白春游罗敷潭时,所看见的赏心悦目的美景。画题紧扣诗意,用写意草笔作危峰临顶、高兀峭拔,白云袅袅。葱郁的树丛生长在山腰之间,枝壮叶茂;山下部作清泉倾流,其侧溪水横陈,水面平阔。近处丘壑突踞,坡脚平出,杂树高耸。岸边缓坡坦荡,诗人李白泛舟湖上,远眺对岸的云山景致。

全作属于溥儒擅长的小青绿山水题材,翠色如玉,清凉可人。溥儒在作此图时,上耸的山体先以中锋顿挫之笔勾勒,施加微皴以增加山石阴阳肌理的描绘,然后再以赭石、花青、石绿等色反复罩染,笔势与设色层理一致,山体层层拔高如仙掌摩天,幻若天成;山石多施苔点,细碎坡石兼用披麻皴;取景构图确如南宋山水小景,画面意境深幽,于精巧中见出魄力。溥儒虽以“北宗”作为自己绘画的主要风格,但是从其作品的气质流露、内心表达的委婉兴寄之意,都表现出一位极富画史经验的文人画家所具有的思考深度和实践高度。

 

出入古人 融汇各美


 

陈半丁(1876-1970年),名年,字半丁,又字静山,浙江绍兴人。在艺术方面,陈半丁先生可谓多才多艺,诗、书、画、印无一不工。画工山水、人物、花卉、走兽等题材,其中尤以花卉画最具特色,广泛汲取明清诸家之法,熔于一炉,成其独特的个人艺术风貌,山水宗法石涛,风格高古,亦具特色。书法、篆刻以赵之谦、吴昌硕二家为宗,参融古法,浑厚古朴,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Lot39

 

陈半丁《大利图》

 

设色纸本/立轴

钤印:半丁老人、陈年之印、千秋老衲、强匀颜色对饥寒

款识:锦荔戎州第一奇,大如鸡子压枝垂。金刀剪下三千颗,对客从容把酒卮。半丁老人。

文物公司旧藏

92×29.5 cm 

估价: 30000-50000

 

本幅《大利图》,画荔枝树梢一角,从右上方探入画面,果实累累,枝条与枝叶相互穿插掩映,交缠回旋。“大利”,乃“大荔枝”之谐音,有大吉大利之意。全作看似零乱,仿佛信手涂抹,实则功力老到,笔里蜿蜒交错,有惊龙走蛇的节律。陈半丁的用笔充分结合书法中篆籀笔意,善于发挥其长于用线的优势,笔底凝聚沉厚腕力,画起线条如铸如拓,带有浓郁的金石韵味。并以金石韵味的古厚质朴引用到用色方面来,自然不落于清新平薄,更不落于粉脂俗艳。

 

“白石后笔墨当推苦禅”


 

李苦禅(1899年1月11日-1983年6月11日),生于山东省高唐县,原名李英杰、李英,字超三、励公,山东省高唐县人,中国画家。擅画花鸟,阔笔写意,笔墨雄阔,酣畅淋漓,画风以质朴、雄浑、豪放著称。曾任杭州艺专教授,*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


 

Lot97

李苦禅《群栖图》

设色纸本/横幅 

钤印:苦禅

款识:群栖图。励公作。

文物公司旧藏

66×100.5 cm

估价: 50000-80000

鹰是李苦禅最常画,也最擅长的题材,它最能体现先生的艺术风格和成就。李苦禅以这种大气磅礴、雄健辛辣的笔墨风格来写威风凛凛、众鸟之王的鹰,真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古今有许多画家画鹰,但李苦禅的鹰与众不同。他曾说:“鹰之为物,威猛雄健,袭狐鼠,奋苍穹,展羽翱翔于云霓之间,驻足独立于天峰之巅。形踞一隅而神往河汉,敛翼一时而抟击万里。”为了刻画鹰的犀利凶猛,在造型上,“夸张了它体形的重量感,头、眼、嘴都成了长方形—见棱角,爪也由弯曲改成粗钝形”,顿时光彩逼人。这是李苦禅自己创作的程式,是属于“苦禅的鹰”。

此作为横式构图,画面上三只雄姿勃发的鹰,站在高山之巅,苍松之旁。画家的笔重墨浓,点画的羽毛坚挺丰满;勾画的喙、爪刚毅坚硬;黢黑的眼仁射出犀利的目光,处处都显示着鹰的勇猛顽强,不屈不挠的个性。构图上,三只鹰一字排开,稳定中透着安闲,石头亦取横列式,造成视平线抬高的效果;右侧的松树取欹斜之势,增添了画面的开张之势。鹰身上的羽毛,也用自家方法,没骨写后,又点出石头般的苔点,加强了硬度和体积。鹰的利爪伸开,落地生根般不可撼动。全图除松石之外便无背景,给人天高云淡、神畅气清之感。

 

古代书画


 

Lot1835

嘉庆帝(1760-1820) 

楷书《黑龙潭龙王庙祈雨敬述》

库绢/横幅 1802年作

钤印:嘉庆御笔之宝、执两用中

款识:壬戌孟夏下瀚,御笔。

著录:《嘉庆帝起居注(七)》

《清仁宗御制诗集(第二册)》

《大清仁宗睿皇帝实录 内府精抄本》

文物公司旧藏

62×123cm

估价: 1000000-1500000


 

 

嘉庆帝御笔  著录明确  记载清晰

 

根据《清仁宗实录》以及《嘉庆帝起居注》等史料记载,自嘉庆七年开年以来,嘉庆帝对求雨之事就极为重视。正月,“丙辰。遣官祭黑龙潭昭灵沛泽龙王之神。玉泉山惠济慈佑灵濩龙王之神。”三月二十八日,“戊戌。上诣黑龙潭神祠拈香。”四月初四日,为孟夏举行的常雩礼,御斋宫致斋三日。四月初七日,“常雩。祀天于圜丘。上亲诣行礼。”


 

查看《清仁宗御制诗》,发现嘉庆帝好像有意识的让自己的心境处于忧苦状态,自戒毋自得,似乎逸快会失去天心,使天不再同情他。如《御制诗初集》卷三十四《望雨》:“去岁畿甸皆被水,沙压泥淤民半徙。久晴固与涝相宜,三春不雨麦难恃。雨未霑濡恐枯苗,麦再歉收民已矣。沮洳失业望高田,高田缺雨又弃委。煮赈曷能偏穷黎,人力何如天泽美。叩籲苍穹鉴寸忱,竭诚抒志救赤子。”

 

虔诚与自责,是御制祈雨诗反复申说的主旨。读嘉庆的御制诗,并不轻松,其间始终表露出一种对天雨难合于庄稼之需的焦虑。如《御制诗初集》卷三十五《望雨自责》:“盼霖心益急,云起即生风。万窍号蓬勃,三宵结蕴隆。临民原乏德,省己倍焦衷。碧垅渐干涸,黄尘集晦蒙。祈甘滋稼穑,待泽救饥穷。愿鉴寸诚籲,时和赐岁丰。”

 

嘉庆七年四月二十二日,“壬戌。上诣黑龙潭神祠拈香。”这是本年他第二次来到黑龙潭祈雨,并御笔书御制诗纪之,参见《御制诗初集》卷三十五《再诣黑龙潭龙王庙祈雨敬述》:“初诣未蒙赐,靦颜两度来。为民敢辞渎,省岁恐连灾。涝退旱复继,云稀风起埃。竭诚祈帝佑,渴望渥膏培”。“初诣未蒙赐,靦颜两度来”,说明自三月二十八日第一次来黑龙潭祈雨并未如愿,因此二度诣庙;“为民敢辞渎,省岁恐连灾”,为了民生,他不敢有丝毫怠慢,他非常担心连年的自然灾害会给百姓带来更多的苦难。后半首的大意是,雨有时过当,有时不应期,所以他忧顾重重,并竭尽所能地祈求神灵的庇佑,期盼旱情能够很快得到缓解。

 

也许是皇帝的努力感动了上苍,期盼已久的甘霖终于来了。《御制诗初集》卷三十五《喜雨》特意注明是四月二十六日,期盼已久的雨终于来了。“久旱逢甘渴望符,上天赐雨万民苏。霏微嘉霨云衢降,优渥醲恩绣甸敷。继泽九秋禾卜有,屯膏五日麦怜无。好生帝德祈周徧,畿辅先蒙四寸濡”。


嘉庆帝的御制诗通常以七绝或五绝的形式出现,诗风婉约而含蓄。他的诗作体现了皇帝的身份和角色,往往带有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君臣关系和忠诚责任,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状况和百姓疾苦的关切。御制诗在题材上广泛涉及*治、军事、自然、历史等各个领域,表现出他对国家和民生的关切。往往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有时展现出激情慷慨的一面,有时则表现出沉思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北京翰海2023春季拍卖会|方寸之间 气象万千-法书楹联

 

李鸿章 《行楷书七言联》


 

Lot963

李鸿章(1823-1901)

行楷书七言联

团龙纹笺本 立轴

钤印:太华殿大学士、李鸿章印

款识:李鸿章。

文物公司旧藏

128×31 cm 约3.6平尺(每幅)

估价: 100000-150000

李鸿章作为庙堂之臣,无疑属于宫廷书法的范围。晚清名臣中,湖南的重臣占据主流,湖南曾国藩、左宗棠皆有书名。李鸿章曾入曾府,为曾氏弟子。他的成就堪与曾、左媲美,其创办的“淮军”与曾国藩的“湘军”、左宗棠的“楚军”齐名,皆为清兵的主要依靠。曾国藩的性格内敛凝厚,投入曾国藩幕府时,李鸿章还跟随其学习书法,早年他的书法明显继承了老师的特点。

合肥李鸿章故居展览馆便陈列有李鸿章临摹的《兰亭序》《圣教序》长卷。到了晚年,李鸿章便把书法作为养生之道,家藏《兰亭序》,每天临摹百字,即使在北京贤良寺养病期间,仍坚持临摹《兰亭序》《圣教序》及颜真卿的《争座帖》,一边临摹,一边体会,“两序”书帖伴随了李鸿章的一生。

此七言联便能明显看出李鸿章的帖学书风,尤其是有赵(孟頫)体的影响。他在《致昭庆弟》中强调学书宜临摹大家之作,尤其是赵体:“兄从涤生(曾国藩)夫子游时,授书法云,其落笔结体,以珠圆玉润四字为主。前以活字济弟不足,今后以圆字成其功。”他看到赵体“珠圆玉润”之特点,以“活”、“圆”来解释其审美特点,体会其情致。

上联中“空山木落”取自宋词赵希明《霜天晓角·空山木落》:“空山木落,月淡阑干角。”,“散秋影”出自洪迈《上清宫》:“松风生夜凉,萝月散秋影。”上下联句又可见张栋诗:“流水声中停客舫,夕阳影里挂渔罾。空山落木散秋影,孤馆月明生夜凉。”这是写景诗,描写的是秋夜山谷的幽静景色,它的妙处在于以动衬静,清新自然。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木落”,引出散开来的“秋影”。空谷传音,愈见其空,秋夜月明,愈添凉意,充满了绘画的境界。对联书法用笔以圆为主,兼之以方、侧,显得洒脱畅逸,在其点划撇捺及笔墨之中,能窥其平和简净的心境,体会这位晚清名臣的学识品行与内在修养。尤需指出的是,此联书写在手绘吉祥纹样蜡笺上,品相接近完美,更觉难得可贵。

2002-2021 Beijing Hanhai Auction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43782号-2 翰海经营许可证号:110104115987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1800         技术支持:雅昌艺术网

访问量:70

链接链接链接链接链接亚洲国产永久免费网站/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链接